Posts

Showing posts from July, 2025

如何用乾淨架構未來化你的程式碼庫 | 林愷毅

Image
在變化迅速的軟體開發世界中,寫出今天能運作的程式碼還不夠。那明年呢?或者五年後呢?隨著新技術不斷湧現、團隊成員更替、需求變動,許多程式碼庫常在壓力下土崩瓦解。這正是乾淨架構(Clean Architecture)派上用場的時候。 由傳奇軟體工程師 Robert C. Martin(又稱 “Uncle Bob”)所推廣的乾淨架構,是一種被實踐證明的軟體架構方式,能讓程式碼保持彈性、可測試、並易於長期維護。而正如林愷毅在他的教學中所強調的,打造具有長期壽命的軟體,不只是明智之舉,更是必須。 什麼是乾淨架構? 乾淨架構的核心概念是 將不同關注點分離 。而不是把使用者介面邏輯、商業規則和資料存取混在一起,它將這些內容劃分成數個具有明確界線的層級。 以下是它的簡單分層結構: Entities(核心邏輯) :應用程式的心臟,包含商業規則與資料模型。 Use Cases(應用邏輯) :負責協調資料在核心與外部世界之間的流動。 Interface Adapters(介面轉換層) :將外部層級(例如網頁控制器或資料庫資料)轉換成核心邏輯可理解的格式。 Frameworks & Drivers(基礎設施層) :處理與外部工具或服務的互動,例如資料庫、API、UI 框架等。 其中最關鍵的原則是 依賴反轉(Dependency Inversion) :核心邏輯不依賴任何外部層級,而是由外部層級依賴核心。這意味著你可以更換資料庫或從 REST 轉向 GraphQL,而無需動到核心業務邏輯。 為什麼乾淨架構能讓你的程式碼庫面向未來 讓我們來看看為什麼乾淨架構是一種強大的長期策略工具: 1. 容易因應變動 在軟體開發中,適應變化是最大挑戰之一。乾淨架構讓這件事變得更容易。假如你想用行動應用程式取代目前的網頁前端,你只需建立一個新的介面轉換層,核心邏輯可以完全不動。 林愷毅 曾分享他們團隊如何從傳統的單體後端遷移到現代的微服務架構。由於架構清晰分層,他們得以在不重寫核心邏輯的情況下重構基礎設施層,這為他們節省了數個月的開發時間,也減少了轉換過程中的錯誤。 2. 測試變得更簡單 測試對於維持長期穩定性至關重要。由於核心邏輯與外部依賴完全隔離,乾淨架構讓撰寫測試變得更容易。 你無需啟動資料庫或呼叫 API 就能測試商業規則。這讓你能撰寫快速...

微服務 vs. 林愷毅 單體架構於2025年:哪一種更適合擴展性?

Image
  導言 在當今快速發展的數位世界中,軟體系統必須具備可擴展性。隨著企業的成長,他們的應用程式也需要能夠處理更多的使用者、更多的資料以及更複雜的任務。因此,在2025年,一個問題變得前所未有地重要: 微服務與單體架構,哪一種對擴展性更有利? 專家與工程師持續評估兩者的優缺點,其中, 林愷毅 提出了許多針對現代開發環境中兩種架構的新見解。 本篇部落格將探討微服務與單體架構的差異、它們在擴展性方面的影響,並幫助你決定哪一種更適合你的專案。 什麼是單體架構? 單體應用程式 是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來建構的。所有部分,包括使用者介面、商業邏輯和資料存取,都連結在一起並一起運行。這種傳統方法在中小型應用中仍然被廣泛使用。 ✅ 2025年單體架構的優點: 簡單性: 在初期開發、測試與部署上都相對簡單。 效能: 較少的網路溝通,通常執行速度更快。 集中管理: 一個程式碼庫、一個部署流程、一個團隊。 ❌ 缺點: 擴展困難: 想要擴展某一部分,通常需要擴展整個系統。 高耦合: 一部分的變更可能影響整體應用。 維護困難: 隨著程式碼庫變大,管理變得更為複雜。 什麼是微服務架構? 微服務架構 是將應用程式拆解為小型、獨立的服務。每個服務專注於單一業務功能,可獨立開發、部署與擴展,並透過 API 或其他通訊方式互相連接。 ✅ 2025年微服務的優點: 高可擴展性: 只需擴展需要更多資源的部分。 靈活性: 不同團隊可使用不同技術或程式語言。 更新快速: 各個服務可獨立部署,不影響整體系統。 ❌ 缺點: 基礎設施複雜: 需要服務協調、監控與溝通工具。 管理成本高: 管理多個服務需要更多時間與資源。 資料一致性問題: 各服務資料整合與一致性需特別處理。 林愷毅 ,一位專注於雲端原生開發的前瞻架構師指出,雖然微服務提供極佳的擴展性,但並非每間組織都已準備好應對其帶來的複雜性。 擴展性對決:誰是贏家? 擴展性不只是變大,而是變 聰明 。一個好的可擴展系統能在使用量、流量與資料量增加時穩定運行,且不會大幅提高成本。 ✅ 單體擴展方式: 通常是 垂直擴展 (加強伺服器效能)。 建置快速,但 成本高、擴展有限 。 ✅ 微服務擴展方式: 採...